蘇敏怡(Stella So)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系後,主要都是以地道社區文化作為繪畫題材,近年的《老少女》系列屬於短篇故事,以自己和愛貓的日常作為題材。新作《太平山下的故事》是她第一次以長篇漫畫形式創作,描寫50年代不同行業的小人物,包括攝影師、馬姐、廟祝、上海理髮店師傅,從不同地方來到香港生活,在艱難生活之下互相幫助奮鬥求生,借故事給予將要到異地開展新一頁的友人一個鼓勵。
TEXT: Wingchi Chan Photo: Oiyan Chan Illustration: Stella So
踏進蘇敏怡( Stella So)那位於唐六樓的家中,猶如置身在七十年代的居所:一瓶瓶透明玻璃樽放滿舊模型和鐵皮玩具、理髮店價目表、大廳放置舊式戲院磅重機……令人最注目的是其中一面牆壁,掛上約20個復古時鐘,停頓時針沒有跟住時間流逝而走動,令人感覺坐上時光機,回到那令人懷念的舊香港。
Stella說自己特別喜愛那個年代的事物:「五、六十年代雖然窮,但會珍惜那些事物。那年代的東西特別美,不知道為甚麼衣服會穿得像劉德華、張國榮,梁朝偉,旗袍也會穿得婀娜多姿。假如我要說故事,我想可否說回那個時代的故事。」
離鄉別井的人
在她眼中,香港一直以來都是當「中轉站」的角色,從來不會有人為她停步。去年九、十月時候正值移民潮,她身邊有一個當精神科護士朋友,亦擔心外地工作機會,令她再次思考原來離鄉別井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:「有時候朋友外出吃飯聊天,會擔心他們的去向。我們給很多不同的意見,賣蛋撻、砵仔糕、上網學一門技藝作售賣等。」她細想其實自己上一代,例如母親、祖父等其實也都是偷渡來到陌生的地方奮鬥,也經歷過刻苦的生活最終捱過來,於是思考可否做一些事情去鼓勵大家,為準備到異地展開新一頁的人打氣。
創作的初心
Stella So進入漫畫世界很有趣:她父親是小學老師,小時候沒收同學的《海豹叢書》漫畫,然後交到她手中。她每星期開始到報攤購買日本「老翻漫畫」。那時候一星期只有一期,她小心翼翼地收藏。後來更加認為「老翻漫畫」的封面不夠精緻和美,於是自己動筆為漫畫設計封面,一畫就直至現在。
近年的《老少女》系列,將每星期在報章連載一小方格收集成書,以往的漫畫都是屬於短篇故事。Stella說自己只是懂得畫畫,甚至「連說故事也不懂」。對她而言,今次集編劇、導演、畫家於一身,要繪畫只少130頁以上的「厚裝漫畫」,尤其編劇是很辛苦的挑戰,讓她發現「其實要重新拾回創作的初心」。
她無意中找來數年前買下、內頁早已發霉的編劇參考書,毫無頭緒之際,年初她遇上紀實攝影師邱良的回顧相展,被一張張相記下街上舊區草根階層的黑白照片所震懾:「回來翻閱這本書就好像突然開竅,看書時一直有電影畫面出來,把一些元素以及突發事情連結一起,然後整個故事在眼前走出來。」除了邱良,她之後亦參考其他紀實攝影大師如何藩、鍾文略等的照片作品。決定新作以攝影師作為主角,在到處拍照期間,發掘香港島新移民離鄉別井、落地生根的小人物。
從創作治癒自己
回想起創作的途中,Stella有一段時間因為忙於創作,加上當時天氣大環境濕漉漉,心情也跟著鋪上灰塵發霉,跌至谷底:「那段時間我很辛苦、呼吸不到,我睡不到,無法工作兩星期,原來我很久沒有吸塵,很久沒有打掃。我沒有試過的,因為心情實在極差和抑鬱。」隨住天氣漸好,她慢慢整理自己,從衣櫃到書櫃,一共丟掉十數袋的舊物,同時在創作的過程亦把她整個人生重新整理:「繪畫這本漫畫是來回天空與地面,再回到人間。這個計劃把一個人內容、一些片段清空出來,要麼(把片段)整理作為作品,要麼清空丟掉,是一個治癒的大清洗過程,是自身斷捨離。」
作為「老少女」,今次的創作讓她發現原來故事一直在她的身邊。這個地方每天都有新的事物轉變,她覺得與其到外國學理髮學習新技能,倒不如留低以畫作見證:「在在這個環境之下所感受到的,一定會給在外地感覺的強烈很多。我也想感受到,也想作見證,那便留下來。」
正如她在書中的序所說:「何不趁這個時間,把故事紀錄下來。」■
Comments